教育教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育教学 >> 正文

2023年度外语学院教育教学质量报告

日期:2024年10月24日 15:20 作者:李岱菊 浏览量:[]

根据沈工院《关于编制2023年度教育教学质量报告的通知》精神,外语学院主要从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对2023年度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方位总结。总体上,2023年度外语学院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理解高等教育发展新部署、新要求、新任务的重要时期,外语学院全体教职工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本部门的目标任务,以服务人才培养、提高大学外语教学质量为主线,科学谋划,攻坚克难,使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一、 学科建设

本年度外语学院学科建设的侧重点依然在跨学科领域,结合学校“辽”“电”“碳”特色,本年度学院教师共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1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获批省级科研立项4项。

为更好地服务于学科建设,本年度,外语学院先后邀请到先后邀请到教育部大学外语教指委委员、北京科技大学张敬源教授,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刘熠教授,辽宁省社科联科研部部长李红,沈阳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高丽峰教授,为学院全体教师进行了多场学术讲座和交流,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此外,学院鼓励广大教师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积极参加高质量、有影响的培训和研修,助力职业发展。全年共有116人次参加了不同形式的培训或研修。

二、 课程建设

明确各门课程团队负责人,建立课程负责人联络群,以课程团队为单位,设定年度课程建设目标以及师资培养目标,鼓励各课程团队以虚拟教研室形式开展教研活动。

《大学英语》(跨校修读方向)、《大学英语听说》、《能源电力工程英语》、《通用学术英语》以及《大学英语读写》5门课程于2023年5月获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与此同时,各门课程基于外语学院教科研立项,积极进行题库建设和线上线下课程资源建设。

《大学英语》课程(跨校修读方向),积极酬备申报国一流课程。完成了写作微课的录制,并上传到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作为对在线课程《通用英语(四)》的资源补充和更新,团队成员刘娜老师牵头完成了通用英语(四)试题库建设。

此外,本年度,为响应学校服务学生考研需求和建设“双碳”类通知选修课的号召,学院组建了两门选修课(《考研英语》、《新能源英语入门》)课程团队,并成功开课。

三、 师资队伍建设

1. 以赛促教

年初,韩英焕老师在我校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得课程思政组一等奖,曹艳春教授代表学校参加省级比赛获得基础教育组二等奖;刘亚梅老师和贺静老师分别在辽宁省教育厅主办的外教社教学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和三等奖;曹东波、娄小星等5位教师参加了辽宁省教育厅主办的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获得省级二等奖;高琳琳、徐亮以及李丹老师共同完成的课件“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国际传播特色外语课程”,张育智、杜薇以及杨欣瑶老师共同完成的微课“学术英语课程思政:能源电力英语——辽宁核电课程导论”分别在第二十七届辽宁省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及三等奖;11月份,杜薇、刘娜和贺静三位教师分别在我校本年度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2. 教学团队的教学及教研工作

持续开展专题教研活动,以教研促教学。教研活动以主题形式展开,有代表性的教研活动主题包括:大学英语四级教学质量提升策略探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经验交流、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案例展示及经验交流、外语智慧测试(无纸化考试)办法研讨等,上述主题都是年内大学外语教学界重点关注的热点问题。以主题教研活动带领全体教师参与教学方式方法与测试和考核方法的讨论与改革,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中存在的挑战提出了快速有效的解决措施,也使集体教研活动在促进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年度内,获批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项目1项。

3. 教师的学术交流和研修

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支持鼓励教师拓宽视野,提升水平,助力职业发展。全年共有116人次参加了多项国内高质量、有影响的培训和研修。

邀请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史光达教授,沈阳工业大学大学外语学院院长李田新教授以及副院长,国家首批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尚菲菲教授为学院全体教师进行学术讲座和交流,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四、人才培养过程及效果

1. 日常教学工作的执行情况

全年共完成本科教学工作量20498学时(人均466学时);完成研究生部教学工作量176学时,本科层次国际合作教学工作量525学时。

2. 部门重点工作的规划及实施情况

四级过级工作方面,外语学院全年共开展了两次线下大型模拟考试,覆盖20、21、22、23四个年级,阅卷约5000余份。安排骨干教师分模块对学生进行四级考前辅导,线上讲座式辅导36学时,线下晚自习时间辅导两次共80学时。

此外,继续强化广大教师将课程思政因素融入教学的意识,开展以课程思政教研为引领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开展有课程思政内容融入测试的考试改革,通过以上途径,使教师牢固树立课程思政育人理念,注重意识形态上的正向性,也使得大学英语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目标进一步得到落实。

继续开展学院级教科研立项。对“基于CET-4的大学英语写作语料库建设研究与实践”、“基于《工程学科英语》提升学生科技文化自信的英语资源库建设”以及“研究生英语科技文献阅读写作能力培养与实践研究”等10项2022年度学院级教科研项目进行了结题审核。同时,根据《外语学院学科发展规划》、《外语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以及2023年校院两级年度重点工作,开展了2023年度外语学院教科研立项工作。本年度学院教科研立项共设置课程建设专项、题库建设专项、教研室专项、四级专项、“三进”工作专项以及无纸化考试专项六大类,鼓励广大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与实践。为提高项目完成质量,特邀三位校内专家从项目内容和课程思政等不同角度对教师提交的项目申报书进行了指导与反馈,最终确立“CET导向的大学英语写译资源库建设”等27项教科研项目为2023年度外语学院教科研立项。

3. 基于数字化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及考核方法改革情况

多数老师继续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大学外语教学。《大学英语听说》及《大学英语读写》两门课程,在课程组的带领下,专门进行了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并进一步建设了线上课程资源,师生共同利用线上资源对课内内容进行了有益补充,进一步强化了英语课外自主学习效果。

要求教师继续采取智慧教学和测评手段辅助教学,增强课堂互动效果的同时,保证过程考核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根据自身授课的实际情况采用了适合的教学及测评手段,既体现了过程考试方法改革的科学性,也凸显了大学外语教育教学的先进理念。

4. 题库建设与无纸化考试工作推进情况

持续建设基于iTest平台的无纸化考试系统试题库以及学院已有的基于各类教材的试题库,目前已经建设大学英语(一)至(四)线下试题库4个,大学英语四级模拟题库等线上试题库7个。有了强大的试题库支撑,各类课程全面实施教考分离,全年无纸化考试惠及学生近两万人次。

5. 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效果

指导学生参加A类学科竞赛。一名同学获得演讲比赛国家级三等奖,实现了演讲比赛国家级奖项的突破。在各省级A类学科竞赛中,共获省一等奖5名,二等奖13名,三等奖22名。获奖人数和获奖质量比2022年有了很大的提升。组织并鼓励学院教师指导学生申报大创项目、互联网+项目以及双创竞赛。学院2名教师获得立项批准,其中国省级1项、校级1项。

联合新能源学院、信息学院共同策划举办了首届以清洁能源为主题的英文虚拟交互训练模块设计制作大赛。大赛以清洁能源、储能以及双碳等领域专业英语基础知识为设计、训练内容,要求参与团队运用二维或三维虚拟交互制作软件,设计制作简单的、可应用于教学的英文版的交互训练模块,以此训练学生专业英语信息获取与输出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持续开展专题教研活动,以教研促教学。教研活动以主题形式展开,有代表性的教研活动主题包括:大学外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大学外语智慧教学、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启示、线上线下同步教学时期过程考核办法等,上述主题都是年内大学外语教学界重点关注的热点问题。以主题教研活动带领全体教师参与教学方式、方法的讨论与改革,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中存在的挑战提出了快速有效的解决措施,也使集体教研活动在促进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教学质量保障方面,充分发挥校级督导和二级督导教学、教研指导作用。年内二级督导听课183人次,覆盖率达到100%。学院期初、期中教学检查全面认真,通过深度自查,为教学质量改进提供根据。按教务处要求,共开展4次教学检查(期初2次,期中2次),两次师生座谈(参加座谈的学生共400人次,教师40人次)。

六、存在的问题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外语学院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学科建设方面,各项研究成果与学科建设方向结合的深度不够,缺少高水平论著成果;二是针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英语技能类课程和拓展类课程的建设力度不足,优质、精品课程资源依然欠缺;三是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团队建设框架形成,但缺少合力和经验;四是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方面,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的信息收集与分析、教学质量检测与评价、总结及调节控制、反馈修正等环节还不够完善;对于线上教学带来的学生学习投入度不足等问题没有形成有效的解决方案。

七、改进方向

1. 学科建设方面:进一步明确学科建设方向,结合学院优势和市场需求,深化学科内涵,形成鲜明的研究特色与优势;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通过学术会议、研修班等形式,提升学术视野和科研能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学术报告和研讨,以获取前沿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指导,增强学科的学术影响力;积极争取国家及省部级人文社科类科研项目,提升学院的科研项目承担能力和科研成果转化效率。

2. 课程建设方面:加强《能源电力工程英语》和《通用学术英语》等关键课程的建设,完善课程数字资源,提升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鼓励教师开设跨校修读学分课程,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继续推进四级资源库建设和研究生英语系列微课制作,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将课程思政与外语教学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争取获得省级一流课程认定和教学成果奖。

3.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完善二级学院教科研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教学科研热情,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加强课程团队建设,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队伍,形成团队合作和知识传承的良好氛围;继续开展外语学院备案式教科研项目立项和基础性教学研究立项,鼓励教师全员参与,推动学院内涵建设。

4. 质量保障体系方面:发挥二级督导的监督和指导作用,加强教学质量的反馈和交流,确保教学活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完善教学质量检测与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公正的评价标准,为高水平的教学质量提供坚实的保障。

通过这些改进方向,外语学院将能够在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质量保障体系方面取得新的进展,进一步提升学院的整体实力和影响力。

                                               外语学院

                                              2024年5月20日